维基新闻:茶馆

添加话题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最新留言:3天前由Kitabc12345在话题Template:Wikinews 的日期引用内发布
一边喝茶,一边聊
一边喝茶,一边聊
档案室
2006年 1-3月4-6月7-9月10-12月
2007年 1-3月4-6月7-9月10-12月
2008年 1-6月7-9月10-12月
2009年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2014年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1-3月4-6月7-9月10-12月
2021年 1-3月4-6月7-9月10-12月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欢迎来到茶馆,此处用于讨论维基新闻的技术问题、政策方针及工作运营。




# 💭 话题 💬 👥 🙋 最新发言 🕒 (UTC+8)
1 2023年度有关完善中文维基新闻稿件审核与发稿程序的改进提案 16 6 Kitabc12345 2024-04-25 01:33
2 首页头条不应有数量限制 10 6 Kitabc12345 2024-05-11 01:19
3 安装NewUserMessage插件 6 3 Kitabc12345 2024-04-25 03:43
4 Main lead 无图可用的应对 12 5 Waihorace 2024-05-05 21:52
5 地震用词的地区词转换 6 4 Kitabc12345 2024-04-25 03:33
6 提议将 Wikinews:新闻价值 升级为正式指引 11 3 Kitabc12345 2024-04-19 03:21
7 Wikinews:内容声明 8 3 Waihorace 2024-05-05 21:47
8 Wikinews:礼仪升格为正式方针 3 2 Kitabc12345 2024-04-20 02:55
9 提请修订 Wikinews:样式指南 7 3 MyronRance 2024-05-06 00:31
10 有关Wikinews:管理员投票章节不统一的问题 12 7 78-Yellowcat 2024-05-05 22:03
11 关于稿件审阅及新闻报道的分享 7 3 Kitabc12345 2024-05-07 22:38
12 建议增设评论区以提高读者参与度和本站活跃度 3 3 Kitabc12345 2024-05-16 01:25
13 Template:Wikinews 的日期引用 4 2 Kitabc12345 2024-05-30 21:56
14 报名参加语言社群会议(5月31日 16:00 UTC举行) 1 1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2024-05-15 05:22
15 台湾分会2024年5月对话时间 1 1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2024-05-21 09:56
16 mw:Extension:RelatedArticles更新应对Vector 2022版面浪费 1 1 Kitabc12345 2024-05-22 04:15
17 Feedback invited on Procedure for Sibling Project Lifecycle 1 1 RamzyM (WMF) 2024-05-22 10:25
18 Update of license to cc-by-4.0 3 2 Kitabc12345 2024-05-30 21:32
19 Unblock-zh.org 3 2 Kitabc12345 2024-05-30 21:32
发言更新图例
  • 最近一小时内
  • 最近一日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内
  • 逾一个月
特殊状态
已移动至其他页面
或完成讨论之议题
手动设定
当列表出现异常时,
请先检查设定是否有误

2023年度有关完善中文维基新闻稿件审核与发稿程序的改进提案[编辑]

提议:

  • 完善站内审稿发稿机制
    • 设立一个专门的用户组,仅给予该用户组内用户修改新闻状态权限(例如将{review}修改为{publish})其他普通用户限制修改新闻状态(例如只能将{editing}修改为{review})。
    • 修改新闻条目内{publish}模板显示状态,例如新闻条目在未加挂{publish}模板状态下会在顶部特别提醒,避免误认。
    • 设置防滥用过滤器,防止无权限者修改新闻状态。
  • 改进发稿流程
    • 在事件发生后,先在维基新闻各平台设立的账号以最快速度将消息以文字(或文字+图片)之形式发出,待站内稿件编辑完毕后再加挂链接。

--Talimu0518留言2023年6月30日 (五) 12:46 (UTC)回复

这个提案是在我用户页写的,另外还有一个关于改进速删的,各位如果有修改意见可以转到那边去。 Talimu0518留言2023年6月30日 (五) 12:48 (UTC)回复
关于发稿方面,现在编辑小组内部有成员给出了新方案:
目前本站发稿流程是事件发生后先在站内编辑新闻稿件,在编辑工作结束并通过审核后方可将文章改挂{{publish}},同时编辑 lead article 模板,最后才是站外各渠道发稿。
新方案即为事件发生后,先在维基新闻各平台设立的账号以最快速度将消息以文字(或文字+图片)之形式发出,待站内稿件编辑完毕后再加挂链接。 Talimu0518留言2023年10月18日 (三) 15:32 (UTC)回复
我本人(+)支持这个方案,因为这个方案实际上在来茶馆提出之前已经在本站的telegram频道实验了几个月时间,效果也很好,可以设立为正式方案。 Talimu0518留言2023年10月18日 (三) 15:35 (UTC)回复

(!)意见1.引进巡查员角色,只有巡查员和管理员可以{publish}文章,但是巡查员和管理员不能{publish}自己所写的文章。如果用户违反规定,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封禁1天,第三次封禁三天,第四次永久封禁。

2.同意设置防滥用过滤器。

3.巡查员和管理员要对经己手发布的新闻负责。

4.适当提高巡查员的门槛,必须得50%以上的管理员认同其贡献才可以成功当选。巡查员在当选时保证自己秉公办事等。Assifbus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00:29 (UTC)回复

第四点可能后续需要在茶馆作进一步讨论,不过本人(+)支持第二和第三点。 Talimu0518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05:25 (UTC)回复
我就意见如下:
  1. 在MediaWiki软件层面不能开设一个没有实际权限的用户组。在本站层面,实施此项的方法,似乎直接在防滥用过滤器加入限制式条件比较可取。
  2. 要想想如何做顶部特别提醒。MediaWiki软件层面似乎也未必可以做到在某一模板不存在的情况下加入另一个模板。
  3. 滥用进阶用户组权限的用户,应当被解除权限,而非直接封禁。解除权限后,用户就已经不能执行上述违规行为。封禁是最后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方法。封禁以外,其实也可以采取限制编辑的方式,例如只禁止编辑主命名空间。
  4. 管理员只是社群共识的执行人,如果委任巡查员都需要管理员达成共识才能委任,似乎其门槛分分钟比起由社群投票选出管理员程序更难。
HW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18:02 (UTC)回复
(✓)同意,如果第一步就采取封禁,那未免过于残酷了些,可以先警告后再除权。并且如果需要“至少50%管理员认同其贡献”,那么问题会更大,本站做不到一次性拉那么多管理员过来投票,并且认可个人贡献与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Talimu0518留言2023年7月3日 (一) 16:27 (UTC)回复
同意HW君,谢谢你的想法~ Kitabc12345留言2023年8月25日 (五) 12:26 (UTC)回复

本讨论章节会维持开放,暂时不按最后意见发表时间存档。欲让机器人存档,请移除本模板。留言请置于本模板上方。

首页头条不应有数量限制[编辑]

本人还提议将四个模板合并为一个,并指出首页的排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左右长度不一样,放出合理数量的新闻头条即可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其实放越多,也是绝对不是一件没有必要,或者是不好的事情,反而越好:

维基新闻首页展示方式的建议和观点,以改进和提升本人体验:

本人建议维基新闻的首页不应该只显示四条新闻,而是应该展示更多的推荐好报道,给读者提供更多的资讯。本人认为维基新闻应该尽力展示优秀的报道,包括比其他媒体更优秀的文章。本人表示所有小媒体的头条都应该放置很多推荐在该新闻平台的新闻。他们认为首页应该有足够的空间(首页的排版左右长度不一样,这样就可以解决这项问题)展示维基新闻的努力,而不是限制只显示四个新闻。本人认为没有限制数量,可以灵活地展示更多或更少的新闻才符合媒体的作法。本人认为有价值的新闻不应该因为时间过去就不能显示,特别是优秀的报道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本人认为过去很多时候都超过四篇新闻,快速更新并适当控制数量是合理的,但没有硬性规定要显示的数量。本人认为限制只显示四个新闻是不合理的,有价值的新闻不应该因为数量限制而不能在首页列出。本人认为读者主要关注首页和要闻,因此应该展示更多本地的好报道,无需设定数量限制,这对维基新闻没有益处。本人强调新闻网站的推荐头条稿件应该尽量多展示读者优秀的新闻故事,这是新闻媒体首页的目的,是有意义的。

首页展示的推荐头条应该尽力展示质量好的维基新闻报道,而不受数量限制。本人认为维基新闻作为新闻媒体的任务是提供更多有新闻价值的报道,而不应该限制数量。本人强调控制到合理范围内,而不是固定只显示四个头条。本人认为展示维基新闻的报道价值是首页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数量。本人认为重要的新闻或新闻故事应该被展示,而不受数量限制。本人指出只放出四个头条对维基新闻没有益处,首页应该展示更多全面且广泛的头条报道,多元化展现给读者。本人认为首页的推荐新闻报道头条应该有合理的数量弹性,并且放置好的头条新闻不应该受到数量限制。本人认为首页应该展示媒体在近期全面写的有价值资讯的优秀报道,而不应该限制数量,这样才能更完整地展现维基新闻的影响力和新闻价值。本人认为首页应该根据新闻头条本身的考量进行展示,而不是基于数量的考量。本人指出限制只展示四个头条会导致重要的资讯和有价值的内容被缺失,而实际上维基新闻是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内容的。

对维基新闻首页的展示方式提出的观点。本人认为在当今资讯爆炸的时代,限制首页头条的数量增加了读者的资讯负担,因为他们需要从其他版块或来源中寻找更多的新闻和报道,以获取更全面的资讯。本人指出四个头条的数量限制导致新闻媒体的首页头条内容对读者没有提供直接的服务,因为头条本身已经经过筛选。本人认为不限制首页头条的做法可以提供价值给新闻媒体,而不会使界面变得混乱。本人认为不设头条数量限制可以突出重点,强调新闻媒体的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故事,以引导读者关注和理解重要的事件。本人认为首页应该根据新闻头条本身的考量进行展示,而不是基于数量的考量。

本人指出限制只展示四个头条会导致重要的新闻报道被遗漏,有限的展示空间甚至只有四个,导致重要的新闻资讯没有被安排到头版的位置,让这些重要的报道资讯没有提供给读者。本人认为首页的价值应该是展现更多全面的头条,让读者广泛地吸纳更多的头条资讯,但也需要合理的数量安排,而不是限制在四个头条上。本人认为维基新闻应该放在首页的头版位置展现出来。

对于维基新闻的头条新闻数量限制,本人认为这样的限制不应该存在。新闻媒体一直以来都没有限制头条新闻的数量,因为他们在一个新闻周期内会推出多个头条新闻。即使在这段时期没有很多新闻头条,如果有大量的重要新闻头条存在,也不应该因为数量限制而忽略它们。所有新闻头条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并且提供更多的头条对读者来说更好。作为一个新闻机构,维基新闻的目标是提供有价值的新闻,而不是渲染艺术效果。本人强调并不是指放置许多无价值的头条,而是应该展示专业的头条,不应该被数量限制所忽略。此外,本人认为维基新闻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头条新闻,以展示自身的价值成果,并避免让读者只能选择四个头条来浏览。一个新闻机构不应该因为头条新闻的数量限制而限制自己应该展示的重要头条新闻。维基新闻应该提供有价值的头条新闻,并传递其新闻价值,而头条数量不应该是有限的。限制只提供四个头条的空间无法应对复杂多样的资讯,且不符合新闻机构的价值。总的来说,本人主张维基新闻应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头条新闻,而不是受到数量限制,以展示其新闻价值并让读者能够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新闻资讯。

另外如果有新用户想要长期加入维基新闻,欢迎电邮联络我,我们设有一个telegram的群组

鉴于目前事实上有空间,而且实际情况首页左右长度不一样,我会实行这种方式“放上合理数量的新闻首页头条,新闻首页头条不应有数量限制,新闻媒体首页数量,应该弹性处理”解决这种问题,因为这样的操作符合新闻工作的展示必要性,而且实际情况首页左右长度不一样。一个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头条模版可能会包括多则新闻,我会使用“----”(一段线,这个是目前的做法)来区别每一个标题。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1月25日 (四) 11:30 (UTC)回复

根据先前经验,通常各位编辑在更新首页模板时均只会更新 Lead Article 模板,导致大量旧闻被搁置,故此(+)支持合并四个模板为一个,方便编者单次更新。 Talimu0518留言2024年1月25日 (四) 12:17 (UTC)回复
  • (+)支持:在头条文章多于四条或少于四条时都有作用。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1月26日 (五) 08:55 (UTC)回复
    @78-Yellowcat@MyronRance@Talimu0518@ZhuofanWu 感谢各位参与讨论。目前的四个首页模板实际上违反人性常理,浪费时间并使简单更换头条的工作事情变得复杂化,同时增加新闻的排版和分类的复杂性。若要更改首页的新闻,我们需要进行四次编辑和发布和等待发布编辑的时间,这样的操作并不常见,而且非常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造成严重的时间浪费。而且我们需要在大脑当中思考何种新闻是放在第一到第四头条当中,编辑的时候为免捞乱,只能在大脑当中想像。考虑到目前首页是一个模板能实现四个模板的效果,除非我们更更换全新的首页设计,而需要将四个模板分开处理,否则我认为可以将四个模板合并,由管理员处理。如果我们希望实现四个模板分开的区分效果,只需在一个模板中输入——wiki分隔线即可解决,或者直接取消这条分隔线即可。主要程度是时间和工作简化以及节省等待编辑发布时间上的考量。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9:29 (UTC)回复
(+)支持。现时维基新闻首页往下拖左边会有不少空位,虽然这个也跟历史新闻展示有关,但是首页4个新闻目前看来可能还是有些少。一些新编者写的好新闻上首页,还可以鼓舞新编者,增加留下来的概率。Zhuofan WuCien años de soledad 2024年1月31日 (三) 07:50 (UTC)回复
(+)支持:4条新闻实在太少了。==78Cat📒📞 2024年1月31日 (三) 10:21 (UTC)回复
这项规则已经得到社群支持共识,已经在我们的行政编辑流程上已经得到实践。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7:30 (UTC)回复
刚才改完main lead模板,改完之后发现和lead模板一样了。因此参考了it.wikinews的方式,微调了首页,把次要、第三、第四头条删除。只留下头条区域,并参考Kitabc12345方式,以“----”区别每一个标题,可参考我的初版:User:Ou0430/singleheadnews。未来头条新闻没有数量限制,并且都集中在一处方便修改。 — Ou0430 (留言) 2024年5月3日 (五) 13:37 (UTC)回复
Great,应该可行。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5月10日 (五) 12:25 (UTC)回复
但我看初版显示出来的效果,没有使用“----”区别每一个标题,不过个人认为其实加不加“----”也是没有什么所谓的,因为加了这个可能会显得是一个多元的元素?毕竟不加的话我见到初版的效果其实都见到都已经有一个明显的区间,就不需要这样做了,可能简洁或极简主义,可能是最好的新闻呈献效果。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10日 (五) 17:19 (UTC)回复

安装NewUserMessage插件[编辑]

其实我在想有没有机会可以有新用户欢迎机器人,我一直以来做这个操作,以前不觉得浪费时间,但是觉得次数越来越频密,似乎可以自动化比较好,因为很多时候人手都会有遗留,很多发现时候在本地有编辑,但是讨论页都没有欢迎模板,一直从2008年以来都会这样。Enwikinews 有。--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11日 (一) 13:57 (UTC)回复

@Waihorace不知阁下是否有空处理?非常感激,多谢。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3日 (六) 09:33 (UTC)回复
本站没有启用这个扩展程式。如果本地社群有共识,请提报Phab,启用扩展功能后才能再作设置。 HW留言2024年4月3日 (三) 17:49 (UTC)回复
感觉可以。但需要启用签名列表吗?—— Eric Liu留言 2024年4月10日 (三) 07:29 (UTC)回复
@Ericliu1912 请问签名列表是怎样的用途?对不起,本人不太了解,感谢。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9:43 (UTC)回复
社群共识,暂时我一个提名人票,加E君一票。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9:41 (UTC)回复

Main lead 无图可用的应对[编辑]

现在维基新闻的首页头条分为 main lead 和 lead 两种格式。lead 的代码有一个 if image 的判断条件,使得使用 lead 的 template 时,可以在不加图片的时候整个留白。

但如果使用的是 main lead,在不加图片时,会显示模板的文字。

由于新闻众多,加上维基新闻的引用图片版权政策,无事件对应图片,亦无适合的示例图片或资料图片的情况经常出现。若直接使用“维基新闻”的 logo 作为 placeholder,似乎又显得过于霸占版面。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比较适合的解决方案?我倾向也为 main lead 的 template 加入如果前设无图片就留空白的处理。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3月27日 (三) 11:15 (UTC)回复

修改 main lead 的模板代码,加入类似 lead 模板中的 if image 条件判断。如果没有指定图片,就不显示图片区块,只显示文字内容。考虑在没有图片时,适度调整 main lead 的版面配置,例如增加留白或调整文字区块的宽度,以维持版面的平衡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制作一些通用的主题图片或图示,在没有特定新闻图片时作为预设图。但这需要仔细设计,避免过度重复使用影响美观。希望这些建议对找到一个兼顾美观与实用的 main lead 显示方案有帮助。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3月27日 (三) 11:18 (UTC)回复
(+)支持:另外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研究一下可以如何调整首页版面在手机版上的显示。比如现在 main lead 采取横向图片采取建议的 200px 时在电脑上效果很好,但在手机上会变成显示到每行只有四个字,实在不好看。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7:35 (UTC)回复
支持。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7:29 (UTC)回复
请求技术人员留意!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2日 (四) 19:28 (UTC)回复
我不确定手机版显示可如何处理,如果要把图片放到标题下,似乎就不是直接修改代码可以处理的事情,可能要动笔改改CSS。 HW留言2024年5月5日 (日) 13:52 (UTC)回复
通用图片可以参考现有的Wikinews:新闻图片Ou0430 (留言) 2024年5月2日 (四) 21:17 (UTC)回复
我明白,我们都一直都有使用它,但不知道能不能帮忙看看怎样修改 修改 main lead 的模板代码,加入类似 lead 模板中的 if image 条件判断。如果没有指定图片,就不显示图片区块,只显示文字内容。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3日 (五) 06:37 (UTC)回复
类似这样吗?Ou0430 (留言) 2024年5月3日 (五) 13:02 (UTC)回复
对的,非常好。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3日 (五) 16:41 (UTC)回复
我认为如果新闻无法提供配套图片,通常就不应该登上头条。—— Eric Liu留言 2024年5月3日 (五) 13:38 (UTC)回复
同意,通常能上头条的都是大事件,或是突发新闻。基本上都找得到相应的图片。 — Ou0430 (留言) 2024年5月3日 (五) 13:42 (UTC)回复

地震用词的地区词转换[编辑]

由报道台湾花莲地震衍生的问题:

原本的版本在“不转换”之下,第一段有一个“芮氏7.2级”和“芮氏规模7.2级”,两个都是不正确的搭配,但在修改时尝试把两者各自改为使用“芮氏7.2”和“黎克特制7.2级”,发现了问题。

以“不转换”之下,第一段的“台灣花蓮發生芮氏7.2地震”和第二段“台灣花蓮外海發生黎克特制7.2級地震”为例,经过四地转换的预期写法如下。

  • 大陆简体、新加坡简体:台湾花莲发生里氏7.2级地震、台湾花莲外海发生里氏7.2级地震
  • 香港繁体:台灣花蓮發生黎克特制7.2級地震、台灣花蓮發生黎克特制7.2級地震
  • 台湾正体:台灣花蓮發生芮氏7.2地震、台灣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

但目前实际的转换是:

  • 大陆简体:台湾花莲发生里氏7.2地震、台湾花莲外海发生里氏地震规模7.2级地震
  • 香港繁体:台灣花蓮發生黎克特制7.2地震、台灣花蓮外海發生黎克特制7.2級地震
  • 新加坡简体:台湾花莲发生里氏7.2地震、台湾花莲外海发生里氏7.2级地震
  • 台湾正体:台灣花蓮發生芮氏7.2地震、台灣花蓮外海發生芮氏地震規模7.2級地震

四个版本中有三个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如台湾的格式是“芮氏规模7.2”,后面不带“级”字;其他地区后面带一个“级”。我不懂得写转换,希望其他同僚可以找到正确转换的方法。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4日 (四) 13:54 (UTC)回复

@Waihorace@Kanashimi@Peacearth@Ericliu1912 请求技术人员处理,多谢,若然有空的话。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5:49 (UTC)回复
或可引进百科的地震规模表示模板。—— Eric Liu留言 2024年4月13日 (六) 09:43 (UTC)回复
(+)支持。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3日 (六) 20:59 (UTC)回复
有相关连结可参考一下吗?另外,是打算放进全站字词转换表内? HW留言2024年4月21日 (日) 04:22 (UTC)回复
@MyronRance@Ericliu1912 想要处理一下“相关的连结”事宜,是指E君或可提供一下百科的地震规模表示模板?M君已经提及了报道link在标题。亦都想问,后者做法两位怎样考虑。看看我们怎样处理。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9:33 (UTC)回复

提议将 Wikinews:新闻价值 升级为正式指引[编辑]

已完成翻译,并在结合中文维基新闻的情况对原指引提到的案例作讲解,现提请将 Wikinews:新闻价值 升级为正式指引。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5日 (五) 05:51 (UTC)回复

(+)支持将该翻译版本转为正式方针。 Talimu0518留言2024年4月5日 (五) 18:15 (UTC)回复
@Talimu0518@MyronRance 重要也不代表一定具有新闻价值。中文来说主流媒体报道的事件很多时未必符合新闻价值概念,但有些符合新闻价值概念的也却可能没有大幅度主流媒体报,例如香港入境处禁锢遣返跨性别人士以及个人认为符合合格线的红色夏令营,因为有些小事就算不被世人所关注,但是他应该理论上也符合新闻价值,指引没有详细解释新闻解释的要素。结合不少搜寻结果,新闻价值的要素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重要性(Significance):新闻事件或信息对社会或读者群的影响程度。例如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时效性(Timeliness):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通常越新鲜越有新闻价值。
接近性(Proximity):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与读者群的接近程度,越近越有新闻价值。
人性化(Human Interest):新闻事件涉及人类感情、生活经历等内容,越能引起读者共鸣越有新闻价值。
异常性(Unusualness):新闻事件具有罕见、特殊、有趣的特点,越不寻常越有新闻价值。
冲突性(Conflict):新闻事件涉及各方利益矛盾、对立情绪,越有冲突性越有新闻价值。
著名性(Prominence):新闻事件涉及著名人物、机构、事件,越有知名度越有新闻价值。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00 (UTC)回复
目前的版本其实有一段:“主流媒体是否有报道事件?如果没有,那么可能——但不总是这样——象征着事件不算对足够多的人重要,就算在本地层面上亦如此。但也有相反情况:如果一件事被很多媒体报道了,也不代表事件在我们的标准下‘一定’有足够的新闻价值,应该再考虑事件影响多少人,和与多少人有关。”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11 (UTC)回复
但后面用的是纯粹人数考量,可能要加个“等等”,感觉上排除了其他的例外情况。这样的话,指引基本没有问题。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17 (UTC)回复
按照英文版的思路,“if a story is being covered by many news sources, that does not necessarily indicate that the story must be newsworthy enough for our standards. In this case, one should apply the impact/relevancy question described above”,人数主要是举一个“主流媒体有报道不代表一定符合维基新闻对新闻价值的定义”的反例吧。其后的车祸测试、地震等反而是比较主要的依照,正如“轻微车祸”已经是一个影响几百或者更少人但刚过新闻价值合格线(英文:the very lowest end,此处采取比较形象的解释方式,是否用这种翻译方法需进一步讨论)的例子,本身就用来描述不一定和人数挂钩?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26 (UTC)回复
嗯嗯,对呀,个人认为加上一个等字,就可以日后避免有误解,因为这样写的话就有点会倾向人数的方面发展,变成很多事情符合新闻价值但是并不重要就没有报。所以我打算加上一个等字,不知道而阁下如何?因为我也明白他只是其中一个判断标准。修葺完这个问题之后我同意他成为正式指引。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35 (UTC)回复
我同意用线的方式,很多事情没有二元之分,用一条线感觉容易解释,有长、有短、有中间、有60%、有40%,在中文版同意用这种中文容易理解的常规语言,也符合平时的新闻记者工作时的判断。我非常同意并感谢阁下提出的这种概念。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38 (UTC)回复
已将“如果一件事被很多媒体报道了,也不代表事件在我们的标准下‘一定’有足够的新闻价值,应该再考虑事件影响多少人,和与多少人有关。”修改为:“如果一件事被很多媒体报道了,也不代表事件在我们的标准下‘一定’有足够的新闻价值,着手时应该再仔细考虑,如事件影响多少人,和与多少人有关等。”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6:44 (UTC)回复
(+)支持升级为正式指引。强力(+)支持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2日 (五) 17:20 (UTC)回复
在颇长的一段时间未见到有反对意见,我认为这个升级提案初步取得社群的支持,因为我们的社群是比较偏小的。我们尚待需要等候是最严谨的做法,虽然。欢迎社群踊跃投票。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19:21 (UTC)回复

Wikinews:内容声明[编辑]

Wikinews:内容声明我留意到英文版有:

提议的尝试初步版本:维基新闻报道内容有别于传统传媒/主流新闻服务。其涵盖范围零散,视义务撰稿记者喜好及意愿而定。读者不应以维基新闻报道评断题材轻重,亦不宜仅因有相关文章断言该事重要。

第二提议的初步版本:维基新闻涵盖一般新闻所缺乏的议题,但报道范畴参差,取决于义工撰稿人/记者的喜好。读者不应根据维基新闻的报道判断议题轻重,亦不应仅因有相关文章便断定该议题重要。

Wikinews contains news reports that would not be covered in a conventional news service. Wikinews's coverage of subjects is patchy, based on the whims of its volunteer contributors. Readers should not judge the importance of topics based on their coverage in Wikinews, or assume that a topic is important merely because it is the subject of a Wikinews article.

直接翻译:“维基新闻包含一般正式新闻服务所未有报道的新闻报道。维基新闻的报道范围是不均匀的,取决于义务参与者的喜好。读者不应根据维基新闻的报道来判断主题的重要性,也不应假设某个主题是重要的,只因为它是一篇维基新闻的文章的题材。”

我提议加入这段,翻译的用句各位可以修改,尤其是第一句应该采用何种方式表达到:维基新闻包含传统新闻服务不会涵盖的新闻报道最好;或者直接采用它。其应属16年前翻译遗漏内容。希望大家讨论一下怎样写出中文版,最好地想出什么适合中文维基新闻的语句。--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18:36 (UTC)回复

Wikinews:风险声明Wikinews:医学声明刚刚已翻译。因应最近香港的23条立法,最好也要出一个相关的免责声明使我们的记者不受任何的困扰,例如明报的做法。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19:10 (UTC)回复
很多传媒都会写一个,为什么你可以信任我们?例如你为什么可以信任南华早报?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写一下这个页面,并加入在网站的最下方。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19:18 (UTC)回复
(+)支持:略调整翻译:“维基新闻包含一般媒体未报道的新闻。维基新闻的报道范围不均匀,取决于志愿者的想法。读者不应根据维基新闻的报道来判断主题的重要性,也不应只凭一件事是维基新闻稿件的题材而假设事件重要。”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16:01 (UTC)回复
(+)支持阁下版本。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18:58 (UTC)回复
同意的。 HW留言2024年4月21日 (日) 04:20 (UTC)回复
@Waihorace 感谢。不知道阁下能否添加?透过申请修订保护页面/或再等待社群共识?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7:29 (UTC)回复
考虑到展示逾周后未有其他意见,我认为社群没有反对,故已添加。 HW留言2024年5月5日 (日) 13:47 (UTC)回复

Wikinews:礼仪升格为正式方针[编辑]

Wikinews:礼仪,一直没有成为正式方针,我认为其应该成为正式方针。我支持并提议。--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19:16 (UTC)回复

(+)支持。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11:51 (UTC)回复
en:Wikinews:Never assume常理规则来说还要建立一下这个页面,我觉得英文版也写得不错,中文版也可以进行自己的修改,在中文实践将指引升级之前,因为第一个“善意假定”相关内容连结到百科全书,但不是维基新闻的规则,应该要先完成这个步骤,一开头没有留意,不好意思。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18:55 (UTC)回复

提请修订 Wikinews:样式指南[编辑]

目前中文维基新闻的样式指南是翻译自英文维基新闻 2006 年的样式指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内容已经不合时宜。结合中文维基新闻的实际情况、传媒的惯常做法和英文维基新闻对指南的修订,现提议以下更改:

“来源引用”章节[编辑]

修改“数字形式的注释”部分[编辑]

整段修改为:

维基新闻一般不使用学术风格的数字形式注释,请在“消息来源”章节列明来源。

修改“外部链接”部分[编辑]

整段修改为:

尽量不在新闻中添加外部链接,除非有着特别的必要。

在连结一个网站时,请连结到他的中心或者最相关的页面。用尽量少的外部链接数目表现观点,不要列出可能全部的相关网上页面。读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得到同样目的。

使用外部链接的场合包括在原创报道中引用受访者的网站,或连结到本身作为新闻事件焦点的具争议页面。

修改说明[编辑]

目前的样式指南和翻译的原版,即英文维基新闻 2006 年的版本都缺少对不同形式的来源模板的使用场合的指引,使起草者在内的不同编者都曾表示困惑。修改借鉴了英文维基新闻 2013 年对引用外部链接指引的修订,列明必要的使用“外部链接”的场合,并指明不适用数字形式的注释。

“样式细节问题”章节[编辑]

日期与时间[编辑]

增加“昨日、今日、明日或星期几”部分[编辑]

新增如下文本:

如果事情是在撰写文章当天发生,可以使用“今日”。如果是前一天的事情,可用“昨日”。若是即将在第二日发生的事,可用“明日”或“翌日”等具类似含义的词。例如:

  • 台湾花莲外海昨日发生强烈地震,死亡人数今日上升至十人,当局预计明日开始拆除倒塌的天王星大楼。

若要描写的时间在七日内,可使用星期几。若超过七日,请注明实际日期。假如今日是4月12日星期五:

  • 中美元首2日通电话后,美国财长耶伦3日展开访华行程,星期二返回美国;中国外长王毅今日又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
修改说明[编辑]

现有样式指南并未提到可以使用“昨日”、“今日”、“明日”,只写出用日期,严重限制撰写稿件时的表达。修改参照了英文维基新闻 2007 年新增的要求,使时间表达更灵活。

修改“日期”部分[编辑]

修改“维基新闻样式是以数字写出月份及日份,前面也可以加上年份”为“维基新闻样式是以数字写出日期,前面可加上月份和年份”,并在“1月3日”前添加“3日”一项,删去“不要只用‘3日’等不完整的日期。”

修改后的文本如下:

维基新闻样式是以数字写出日期,前面可加上月份和年份。仅有个位的月份及日份前面不加零,如:

  • 3日
  • 1月3日
  • 2005年1月3日
修改说明[编辑]

“不要只写日份”的要求沿袭自英文的习惯,不符合中文的实际表达。修订根据中文的使用情况,提议容许出现只写日份的写法,以避免每次提到日期时都要提月份,使稿件变得累赘。

修改“使用名称缩写或简称”部分[编辑]

将首句“首次提及有缩写或略写的人物或机构时,使用维基百科里的全名,并连结至维基百科。”修改为“首次提及大众不熟悉、又确实有需要提及的确切名字时,使用全称”,并将“要是您希望文章以后能用缩写”改为“如果是外文简称”。

将“拉丁字母缩写标准是全部大写”改为“拉丁字母缩写的大小写取决于每个缩写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是全大写”。

并加上“如果机构的缩写和略写已经成为通用称呼,可以直接使用简称。如果是只在某个领域或某个地区通行,并未在全球多地主流报道中常见的缩写,一般不使用。”

提供的案例详见修改后文本。

修改后的文本如下:

首次提及大众不熟悉、又确实有需要提及的确切名字时,使用全称。

  •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发表报告……(请不要第一次提及就使用“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简称)

如果是外文简称,在全名后写出缩写。拉丁字母缩写的大小写取决于每个缩写的实际情况,一般是全大写。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

随后可继续使用缩写。

  •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表示……
  • CNN的报道指……

如果缩写和略写已经成为通用称呼,第一次提及时就可以使用简称。

  • NBA常规赛即将落幕……(无需写“美国职业篮球联赛”)
  • 巴黎奥运将在7月开幕……(请不要写成“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7月开幕”)

如果是只在某个领域或某个地区通行,并未在全球多地主流报道中常见的缩写,一般不使用。

  • 社交平台Threads星期三大规模死机……(不使用“TR”)
  • 马英九星期五抵达桃园机场……(不使用“桃机”)

如果本身并不需要提及确切名字,请直接写大众使用的通用称呼。详见WN:新闻报道的常见处理

  • 朝鲜领袖金正恩提出修改宪法……(请不要写成“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提出修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
修改说明[编辑]

原本关于名称缩写使用的要求是沿袭自英文维基新闻对于“首字母缩略词”的使用要求,但是“简称”的范围实际上比“首字母缩略词”广泛,两者的习惯并非完全互通,故调整规定以更契合中文对简称的使用习惯,并在案例中反映社群早前对使用通用称呼的共识

修改“出版物或文稿名称”部分[编辑]

删除“,外文名称则用斜体”,并在“不要在文章里加入网址。”后加入“电视台、通讯社等机构即管本身可能拥有出版物,但机构本身并非出版物,因此不要为名字加上书名号。如《南华早报》需要加上书名号,但不应为CNN或路透加上书名号。”

修改后的文本如下:

出版物及文稿(包括网页)的中文名称请加书名号《》,不要在文章里加入网址。电视台等机构即管本身可能拥有出版物,但机构本身并非出版物,因此不要为名字加上书名号。如《南华早报》需要加上书名号,但不应为CNN或路透加上书名号。

修改说明[编辑]

现在把书名号滥用于非出版物的机构名的情况越发严重,参照书名号的用法,将英文维基新闻样式指南关于斜体的使用规定本地化为书名号的使用要求。

希望各位同僚可以踊跃提供意见。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15:54 (UTC)回复

强烈支持,非常(+)支持,我认为可以成为指引。 另外date模版应加入星期几,英文版有相关技术,中文版我见正常也可以做。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18:53 (UTC)回复
@MyronRance由于相关页面并不是正式指引,我认为阁下可以自行加入相关内容。长时间未见到有反对声音。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7:26 (UTC)回复
才发现还不是正式指引……如果提请升级,意向如何?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25日 (四) 13:39 (UTC)回复
我强烈支持,并尽量增加中文版特色。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2日 (四) 12:17 (UTC)回复
Date模板加上星期几应该不大问题,但可能需先检查现时所有页面是否都已经使用系统可读的格式输入日期,不然产生星期几时或会报错。另外,修订后,是否不再建议在内文连结至维基百科? HW留言2024年5月5日 (日) 13:50 (UTC)回复
“人名或机构名称”章节本身开头已有“人名和机构名称最好连结到维基百科”。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5月5日 (日) 16:31 (UTC)回复

本讨论章节会维持开放,暂时不按最后意见发表时间存档。欲让机器人存档,请移除本模板。留言请置于本模板上方。

有关Wikinews:管理员投票章节不统一的问题[编辑]

我想讨论一下有关投票章节的问题,我见到申请页面有三个章节,分别是:“申请成为管理员”、“正在进行的申请”以及“申请成为行政员”,我认为这样会造成混淆,我建议将管理员和行政员投票固定在“正在进行的申请”章节里开放,不如各位意下如何? ==78Cat📒📞 2024年4月22日 (一) 09:24 (UTC)回复

(+)支持Talimu0518留言2024年4月22日 (一) 09:39 (UTC)回复
(+)支持:简洁一点比较好。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22日 (一) 10:13 (UTC)回复
(+)支持ChasingAir留言 2024年4月23日 (二) 12:10 (UTC)回复
支持这个做法,因为其完全为重复部分,而且正在进行的申请竟然是(无)。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7:27 (UTC)回复
我调整了一个初步的版本,还请大家给予意见。 — Ou0430 (留言) 2024年4月27日 (六) 03:05 (UTC)回复
@Ou0430:这个User:Wikinews为啥要放进去? ==78Cat📒📞 2024年4月27日 (六) 08:34 (UTC)回复
借用Wikinews拿来当个范例模拟,不过我稍微修改一下了。 — Ou0430 (留言) 2024年4月27日 (六) 12:53 (UTC)回复
(+)支持改为Ou0430的版本。 ==78Cat📒📞 2024年4月27日 (六) 13:17 (UTC)回复
支持改为Ou0430的版本。多谢阁下。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2日 (四) 18:37 (UTC)回复
建议待近期申请告终以后再行修改,避免历史混乱。—— Eric Liu留言 2024年5月3日 (五) 13:40 (UTC)回复
同,等所有提名完成后再处理亦不迟。 ==78Cat📒📞 2024年5月5日 (日) 14:03 (UTC)回复

关于稿件审阅及新闻报道的分享[编辑]

各位同事:最近,我处理了M君已审阅过的三个稿件,非常感谢他抽空处理本站繁忙的新闻工作,相当感激!佩服阁下的工作能力,我再二次审阅,历时45分钟。经反思,部分近期新闻报道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虽然是铁路花絮,但影响有限。有时或难免流于为铁路宣传,欠缺新闻价值。其次,我们记者各有专长报道的领域,应互相尊重。然而,我认为仍应专注于更具影响力/有新闻价值的铁路专业新闻,勿沦炒稿。总的来说,我希望大家审慎评估新闻价值和影响,提供更深度报道,履行专业传媒责任。让我们共同提升新闻专业水平。祝工作顺利!--Kitabc12345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19:28 (UTC)回复

(✓)同意:有一篇我自己觉得不好判断的是姊妹线路那个,所以我没有 review 那篇。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25日 (四) 13:41 (UTC)回复
乱逛看到,不知阁下的意思是否为要重大铁路事故才可收录,例如:首尔车站列车追撞出轨西安地铁追撞1死2伤 一度隐瞒不报等,一般新闻不适合?
抱歉刚尝试加入维基新闻,还在摸索中。-- 🚊铁路Railway 2024年4月25日 (四) 16:51 (UTC)回复
我自己觉得是通车、改名、新线路甚至是换新型号列车这种比较特别,且对日常乘客、大众有一定影响的一般铁路新闻也都算有 newsworthiness 吧。其他的可能还是要具体个案去看,有一些不算太特别或者有点琐碎的事情,有时候很难把握。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4月25日 (四) 17:57 (UTC)回复
@铁路1完全同意User:MyronRance的每一个字。我来逐个解释这些新闻的价值。我之前的分析可能给人一种只有重大铁路事故才适合收录的印象,这并不完全正确。一般的铁路新闻,即使不是特别重大事故,只要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和话题性,也都是值得收录的。
1. “台北捷运民权西路站有人跳轨”- 这则新闻报道了一起捷运站有人跳轨的事件,这是一起较为严重的意外事件,会引起大众关注,所以新闻价值较高。
2. “花莲大雨土石崩落台铁和仁至崇德双向不通”- 这则新闻报道了台风天/地震造成的铁路中断,影响到当地交通,属于较重大的交通事故/主题背景,新闻价值较高。
3. “菲律宾盼美日接手前一带一路援建铁路”- 这则新闻涉及到国际政治和基础建设合作,有较高的政治和经济意义,新闻价值较高。
4. “西安地铁追撞1死2伤 一度隐瞒不报”- 这则新闻报道了地铁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且涉及隐瞒不报的问题,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5. “中国铁路推新熊猫观光列车”- 这则新闻报道了新的铁路产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话题性,新闻价值中等。
6. “台铁蓝皮解忧号与JR四国蓝吉野川观光小火车缔结姊妹车”- 这则新闻报道了两个铁路公司之间的合作,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相对其他新闻较少关注。
7. “JR九州亮相新观光列车”- 这则新闻报道了铁路公司推出新产品,新闻价值中等。
8. “台北车站大雨淹水10厘米”- 这则新闻报道了天气导致的小型交通事故,传统上新闻价值较低,但若属于当地新闻头条,可以通过新闻价值的认证,可以令他达到中等。
9. “首尔车站列车追撞出轨”- 这则新闻报道了一起铁路事故,新闻价值较高。
10. “花莲强震 台铁普悠玛列车擦撞落石出轨”- 这则新闻报道了自然灾害导致的铁路事故,新闻价值较高。
11. “驾驶员睡意袭来 山手线列车开过头”- 这则新闻报道了铁路工作人员的疏忽造成的事故,新闻价值中等。
12. “阿里山铁路耗15年修复 7/1全线通车”- 这则新闻报道了铁路基础设施的修复,新闻价值中等。
13. “枋寮车站高架化工程料九年完成”- 这则新闻报道了一个铁路建设项目,新闻价值中等。
从上述分析可见,大部分新闻都与铁路交通相关,反映了近期铁路运输领域发生的各类事故和动态,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其中,与人员伤亡、重大交通中断、国际合作等相关的新闻价值最高,而一些小型事故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新闻价值相对较低。整体来看,这些新闻对了解近期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安全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上述 12 则新闻中,我可以归纳出以下几则具有较强宣传性质的新闻: (并没有每一个都列举)
“中国铁路推新熊猫观光列车”这则新闻宣传了中国铁路推出的新型观光列车产品,带有一定的宣传性质。
“台铁蓝皮解忧号与JR四国蓝吉野川观光小火车缔结姊妹车”这则新闻报道了两家铁路公司之间的合作,可能带有一定的宣传目的。
“阿里山铁路耗15年修复 7/1全线通车”这则新闻重点介绍了阿里山铁路修复工程的完工情况,有一定的宣传意味。
相比之下,其他如人员伤亡、交通中断等新闻,则更偏向客观报道事实,不太带有明显的宣传诉求。
在评估新闻价值时,我会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明显的宣传成分,适当降低其新闻价值的评判。同时也会结合新闻的客观性、独特性等因素,给出更全面的评估。
我来更详细地解释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
1. 事件重大程度:
- 是否造成了人员伤亡、严重的交通中断等重大后果
- 涉及面是否较广,影响范围是否较大
- 是否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2. 事件的新颖性和话题性:
- 是否为较罕见、突发的事件
- 是否包含了一些新信息或趋势
- 是否与最近的热点话题相关
3. 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 事件是否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层面产生较大影响
- 是否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政策、规则或机构
4. 报道的独特性和深度:
- 新闻报道是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或深度的分析
- 是否能提供一些难以在其他渠道获取的信息
5. 读者群体的关注度:
- 该新闻是否能引起读者的普遍关注和兴趣
- 是否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 是否能满足铁路新闻领域读者的信息需求
综合上述标准,我对上述12则新闻的价值判断如下:
1. 高价值 - 涉及人员伤亡,引发公众高度关注
2. 高价值 - 造成重大交通中断,影响范围较广
3. 小至高价值 - 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4. 高价值 - 涉及严重事故且隐瞒不报,有较强的话题性
5. 小至中等价值 - 新产品发布,具有一定话题性
6. 小至中等价值 - 企业间合作,影响较小
7. 小至中等价值 - 新产品发布,具有一定话题性
8. 小至中等价值 - 小型交通事故,因为是台湾的报纸头条,新闻价值受到地域因素而判断,所以他亦符合新闻价值,对于台湾的新闻,即使在全国层面影响较小,但对当地民众来说仍然很有话题性和关注度。
9. 高价值 - 涉及嚚重事故,引发关注
10. 高价值 - 自然灾害导致重大事故,引发关注
11. 中等价值 - 工作人员疏忽引起的事故
12. 小至中等价值 - 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影响面有限
在评估这些新闻的价值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事件的重大程度和影响范围 - 比如人员伤亡、重大交通中断等事故,都属于较为重大的新闻。
事件的新颖性和话题性 - 一些罕见的事故、重要政策或合作等,都可能引发较强的公众关注。
报道的深度和独特性 - 新闻是否能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有价值的分析,也是考量的一个因素。
希望这个更详细的解释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任何疑问,欢迎继续问我。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2日 (四) 19:43 (UTC)回复
非常感谢各位的建议与解释。 --🚊铁路Railway 2024年5月7日 (二) 14:33 (UTC)回复
我们希望制作一些有特色及富创意的新闻报道,而非只追逐重大人命伤亡等普遍报道的题材。媒体通常都会广泛报通这类重大新闻,因此我们更希望寻找具有较独特角度的创新题材,例如新闻专题类型的新闻报道。如果阁下有能力为我们撰写这类别具特色的原创新闻,我们将不胜感激。若阁下想要制作高质素的专业原创新闻,我们很乐意提供协助。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7日 (二) 14:38 (UTC)回复

建议增设评论区以提高读者参与度和本站活跃度[编辑]

鉴于维基新闻社群长期以来的活跃度,可以参考俄语版维基新闻设立评论区的做法Викиновости:Комментарии,虽然维基新闻只是一个松散的新闻内容社群,不过允许读者评论也是其他大多数新闻网站都拥有的基本功能。在此提议增设评论区,请社群审议。重庆轨交18留言2024年5月2日 (四) 01:46 (UTC)回复

中文维闻社群在站外发文时亦有设立专用之评论群组供读者评论,站内可以效仿其他语言版本之经验设立。 Talimu0518留言2024年5月2日 (四) 03:54 (UTC)回复
同意,强烈支持,因为我见到其他语言的经验,多年来实行其实都没有多大的争议,新闻为一种互动的性质,维基新闻Collaborative journalism尤其都是相关领域的。以下是英文版的相关页面:Wikinews:Commentary_pages_on_news_eventsWikinews:Comment_Space中文有人实行过类似的实践但没有使用过,{{Commentary}}。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17:25 (UTC)回复

Template:Wikinews 的日期引用[编辑]

注意到 Template:Wikinews 无法如 Template:Source 般把 YYYY-MM-DD 格式的日期自动转换为中文的年月日。

示例如:

希望可以为前者加上转换。

--Myron Rance留言2024年5月10日 (五) 17:36 (UTC)回复

我认为保护等级仅需要自动确认用户即可,管理员应该要调整一下,因为连维基导游的首页,其实也不是只有管理员才能编辑,亦都要检查一下这些过度保护的模板。另外 Source 模板,甚至连英文日期格式都可以转换为中文的格式,功能十分强大。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10日 (五) 17:44 (UTC)回复
强烈支持,技术人员参与协助。在模板中使用无效日期参数的条目‏‎(2,686 个成员)见到普通新闻报道99.9%大多数都是其实都有使用{{date}}。 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15:39 (UTC)回复
我留意到这个模板本身就有编辑请求,但应该是指向第二个来源模板,请求有空的管理员熟悉代码可以帮忙协助,本人不太熟悉维基语言。 Kitabc12345 2024年5月30日 (四) 13:56 (UTC)回复

报名参加语言社群会议(5月31日 16:00 UTC举行)[编辑]

大家好,

下一场语言社群会议将于几周后举行,日期与时间是5月31日 16:00 UTC。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在此wiki页面报名

这是由参与者驱动的会议,我们在会议中分享与各项专案相关的语言更新,共同探讨与各语言版本维基相关的技术问题,并集思广益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上次会议中,讨论主题包括机器翻译服务(MinT)及其目前支援的语言和模型、Kiwix团队的在地化工作,以及孟加拉语维基文库使用的档案数值排序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关于分享您所在的专案相关的技术更新,您有什么想法?您希望在会议期间讨论什么问题?您是否需要从英语到其他语言的口译支援?请传送电邮至ssethi(__AT__)wikimedia.org与我联系,并新增议程项目至此文件中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2024年5月14日 (二) 21:22 (UTC)回复

台湾分会2024年5月对话时间[编辑]

台湾维基媒体协会2024年5月的对话时间
订于台湾时间5/25 (一) 14:00举行,
参与连结为 https://meet.google.com/qiv-ctih-sse
想跟更多台湾维基人互动吗?不知道台湾有个维基协会,或知道协会但不知道他们平常都在干嘛吗?本次对话时间将针对ESEAP Conference与会经验进行讨论,欢迎一起来聊聊!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4年5月21日 (二) 01:56 (UTC)回复

mw:Extension:RelatedArticles更新应对Vector 2022版面浪费[编辑]

中文维基新闻mw:Extension:RelatedArticles目前仅能显示三个页面,但中文维基导游能显示九个页面。我察觉中文维基导游的页面显示效果良好,值得在本站采用。Vector (2022)在本站仅显示三个页面,未能充分利用显示六个页面可用空间,造成版面浪费。(中文维基新闻Vector 2022mw:Extension:RelatedArticles只显示三个,本应显示九个,导致原本应显示六个的空间变成空白。我建议充分利用这些多余的空间,尽量减少空白区域,提升整体版面利用效率。)网站上Vector 2022字段应显示全数9个新闻,才能更好地服务读者,充分利用版面空间,提升中文维基新闻网站的整体体验。中文维基新闻网应显示九则相关报道,较三则为佳,以更符读者需求。九则报道乃正常新闻网站水平,有助充分满足读者要求,提升使用体验。若社群已就此达成共识,可考虑在设定中加入显示九个页面,以达到类似显示效果。--Kitabc12345留言2024年5月21日 (二) 20:15 (UTC)回复

Feedback invited on Procedure for Sibling Project Lifecycle[编辑]

You can find this message translated into additional languages on Meta-wiki. 请帮助翻译至您的语言

Dear community members,

The Community Affairs Committee (CAC) of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Board of Trustees invites you to give feedback on a draft Procedure for Sibling Project Lifecycle. This draft Procedure outlines proposed steps and requirement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Wikimedia Sibling Projects, and aims to ensure any newly approved projects are set up for success. This is separate from the procedures for opening or closing language versions of projects, which is handled by the Language Committee or closing projects policy.

You can find the details on this page, as well as the ways to give your feedback from today until the end of the day on June 23, 2024, anywhere on Earth.

You can also shar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with the interested project communities you work with or support, and you can also help us translate the procedure into more languages, so people can join the discussions in their own language.

On behalf of the CAC,

RamzyM (WMF) 2024年5月22日 (三) 02:25 (UTC)回复

Update of license to cc-by-4.0[编辑]

Hello again!

English Wikinews have discussed a change of license and would like to update from cc-by-2.5 to cc-by-4.0 per en:Wikinews:Water_cooler/policy#Sum_up_per_march_2024.

But community would like all versions of Wikinews to change license together so that it is still possible to translate articles into other languages.

So I hope you still would like to update and you are welcome to leave a message on English Wikinews about the change. --MGA73留言2024年5月26日 (日) 13:55 (UTC)回复

Chinese translation:
英语维基新闻已讨论更改许可证,希望由现有的cc-by-2.5更新为cc-by-4.0,详见en:Wikinews:Water_cooler/policy#Sum_up_per_march_2024。社区希望所有语言版本的维基新闻同时更新许可证,以便更好地进行跨语言转译。故我殷切盼望你仍愿更新,欢迎你于英语维基新闻留言。 Kitabc12345 2024年5月27日 (一) 10:28 (UTC)回复
我已经发表留言。请其他社群成员亦踊跃参与讨。 Kitabc12345 2024年5月30日 (四) 13:32 (UTC)回复

Unblock-zh.org[编辑]

Unblock-zh.org网站的样子

张贴来自中文维基百科的一则讨论。[email protected]这个电邮地址是中文维基百科用来接受用户注册请求的,我不知道wikinews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不管怎样,我仿照英文维基的UTRS系统建立了一个unblock-zh.org,并且在设计之初即融合了多维基共同使用的功能。附带一个教学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mfyNnRB4M (视频中的wikibooks和日文维基百科都是摆设,目前只有维基百科可以使用)

因为网站即将进入试运行阶段,不能继续留着一堆摆设的链接,所以目前只保留了维基百科的链接。在这里,张贴这个讨论最重要的目的是得知wikinews的维基人们是否希望利用这个网站来处理wikinews的账号请求。如果感兴趣的话,unblock-zh.org可以新增一个维基新闻的子空间。谢谢。Bluedeck 2024年5月30日 (四) 10:36 (UTC)回复

这也可以,故支持。 Kitabc12345 2024年5月30日 (四) 13:29 (UTC)回复
中文维基新闻有电邮地址 惟至少近八年几乎极少在该电邮地址收到ipbe本地请求 大多数都是用透过社交平台Telegram(尤其已经认证身份且熟悉的活跃用户)通知管理员执行即可给予相关权限。 Kitabc12345 2024年5月30日 (四) 13:32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