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专题:莱希罹难后

维基新闻,自由的新闻源

【2024年5月22日讯】

伊朗总统莱希骤然逝世,会如何影响伊朗前景?

伊朗总统莱希于5月19日在伊朗偏远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塔维尔村(Tavil)附近,遭遇直升机坠机意外身亡。坠机事故中亦有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Hossein Amir-Abdollahian)等多名官员丧生。伊朗半官方梅尔通讯社(Mehr)称他们为“殉道者”。莱希是继1981年遭暗杀的总统拉贾伊(Mohammad-Ali Rajai)后,第二位在任期间遇难的伊朗总统。

事故发生在莱希总统最后一次省内访问后返回德黑兰的途中。此前,他刚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Ilham Aliyev)会晤并参观两国共建的一个基建项目。遇难者遗体随后被送抵塔布里兹举行告别仪式,再运抵德黑兰和马什哈德接受更多追悼。

5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Ebrahim Raisi)、外长阿卜杜拉希扬(Hossein Amir-Abdollahian)等高级官员乘坐伊朗空军一架40至50年历史的贝尔212型直升机,由阿塞拜疆-伊朗边境前往塔布里兹市的途中,遭遇恶劣天气导致坠机。

该架直升机隶属于一支三架直升机组成的机群,于东阿塞拜疆省塔维尔村(Tavil)附近的山区密林中失联后坠毁,机上八人全部罹难。失事直升机过去曾于2000年代初由伊朗购入。

事发当日,莱希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Ilham Aliyev)在两国边境的吉兹加莱希水坝举行会晤后,随即乘直升机前往塔布里兹,意图视察当地一家炼油厂。然而,在飞行约45分钟后,直升机机群遭遇恶劣天气,导致莱希乘坐的直升机失联并最终坠毁。

坠毁地点位于偏僻森林区,当时环境条件艰险,但最终仍找到残骸。搜救行动在恶劣天气下进行数小时,最终在碎片中找到所有八名罹难者遗体。事故原因由伊朗军方展开调查。

作为伊朗第二位在任内罹难的总统,莱希的突然离世导致政局动荡,根据法律,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Mohammad Mokhber)已被指定为代总统,并将于6个月内举行新的总统选举。

莱希在2021年当选总统,继任鲁哈尼(Hassan Rouhani)。他被视为保守派和最有望继任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人选之一。他任内虽面临与美国就伊朗核协议的僵局,但加强与中俄等国的关系,并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他的死亡被认为会为伊朗政坛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机。

事故发生后,境内出现一些庆祝声音,但也有大批民众前往悼念。多国政要先后表达哀悼,少数人亦批评莱希的人权记录。强硬派神职人士莱希具争议。1980年代任检察官时监督大批反对派被处决,并残酷镇压2022年因阿米尼(Mahsa Amini)死而起的示威。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宣布五天全国哀悼。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包括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理艾昆德(Hasan Akhund)、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Abdelmadjid Tebboune)、亚美尼亚总理帕什尼扬(Nikol Pashinyan)、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Ilham Aliyev)、孟加拉国总统沙哈布甸(Mohammed Shahabuddin)和总理哈西娜(Sheikh Hasina)等,纷纷向伊朗人民及莱希家属致以慰问。不过,英国内政部长董勤达(Tom Tugendhat)表示,他不会悼念莱希,因为莱希“手下有鲜血”。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埃丹(Gilad Erdan)也批评联合国为莱希举行默哀为“可耻”。

莱希总统坠机 伊朗指美国制裁祸首

在伊朗军方调查坠机事故之际,指责美国的声音已响起。前外长扎里夫(Javad Zarif)称:“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是美国,美国制裁伊朗航空工业导致总统等人殉职,其罪行必将铭刻于伊朗人民心中。”美方迅速驳斥这“毫无依据”的指控。

事实上,导致这架上世纪越战时期美制贝尔212型直升机坠毁可能有多因素,包括维修不善或浓雾下人为失误。土耳其交通部长乌拉尔奥卢(Abdulkadir Uraloglu)称现阶段无法确定原因,但初步迹象指这是意外。扎里夫将事故归咎美制裁,但CNN指掩盖伊朗自身缺失。

当日,莱希乘直升机赴大不里士(Tabriz)时,机组选择跨越崎岖山脉的航线。虽然初时能见良好,但随后浓雾笼罩1,800米高峰。CNN质疑,既然绕道或改往其他地方可能更安全,为何仍要穿越山脉?既知天气恶劣,且有三架直升机随行,为何将总统及外长安排同机?

夜间,数百医护、军警于险峻山谷搜寻。伊朗在AKINCI开始夜间系统性监视前,曾向土耳其及俄罗斯请求夜视直升机,CNN指但显然未能及时调配到相关地点,直至土耳其无人机首发现失事直升机踪迹;又指坠机事件揭示,伊朗暴露应对灾难准备不足,亦受限于技术不足。

伊朗政权更替 维稳派与改革派角力领导权

官媒哀悼语气,但也有庆祝烟火在天空划过,反映民众对强硬政权不满。社交媒体上,许多年轻伊朗人欣见强硬派如莱希及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阵亡,因他们是压迫自由的执行者。莱希在职去世,权力重组或改伊朗外交,此时正值中东局势紧张。

伊朗两大政治重要人物之死,正值伊朗经济政治承压,与以色列紧张局势升级。曾因处理内政粗暴而受美国制裁的莱希,被视为伊朗强硬路线代表,其上位预示新强硬时代。莱希作总统拒与美续核谈判,反而加强中国、沙特、阿联酋关系。

数周前,伊朗首次与以色列直接军事冲突,使长达影子战争数十年首次公开化。在以色列4月1日致命轰炸伊朗驻叙利亚大马士革大使馆后,伊朗4月13日发射火箭弹及导弹反击,以色列4月19日空袭伊朗,全球均紧张以待,最终冲突未升级。

以色列与哈马斯在加沙交战,哈马斯被指是伊朗代理民兵,获黎巴嫩真主党及也门胡塞武装支持,伊朗在以巴局势中担任关键角色。伊朗是俄罗斯在入侵乌克兰的重要盟友,向克宫提供大量军用无人机攻击乌克兰,与俄、中、朝鲜组成反西方阵营。

莱希曾1988年大规模处决政治犯,并2009及2019年残酷镇压亲民主示威。国际特赦组织指,1988年莱希作为“死亡委员会”四名成员之一,致使数千政治犯丧生于大规模处决行动,他们遭迫“选择”投入布雷地雷区为军队效劳,拒绝者遭立即处决。

2021年总统选举被指操纵,使强硬派莱希当选,投票率创新低,反映民意不满。

去年,伊朗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Tabriz)在宗教警察手下罹难,引发女性罢头巾示威,呼唤“女性、生命、自由”。莱希以强硬手段监督镇压,人权组织指为“酷刑海啸”,数万人遭逮捕,百人遭任意处决。

63岁的莱希,系85岁的哈梅内伊忠实追随者,被视为最高领袖继任热门人选。其死导致第二把交椅悬空,权力继承陷乱局。温和派在政权内势力式微,数百万伊朗人难表达诉求。莱希死或引强硬派接任,但民众渴望变革意愿持续。关乎伊朗领导权的斗争中,数百万伊朗人可能无发声机会。

关注伊朗权力交接

63岁的伊朗极端保守派总统莱希,于5月19日在直升机失事中去世。国际危机组织伊朗计划主任瓦埃兹(Ali Vaez)指,这位被视为最高领袖、85岁的哈梅内伊继承热门人选之死,为面临前所未有内外挑战的伊朗带来权力真空及不确定的未来。

根据宪法,伊朗须于50日内进行总统选举。权力已转移予副总统穆赫贝尔(Mohammad Mokhber),为代理总统。但查塔姆智库中东专家瓦基尔(Sanam Vakil)指,专家预期匆忙举行的选举恐缺乏民意参与,因昆西研究所副主任帕西(Trita Parsi)指民众已失去选票推动改变的信心。

莱希离世引发谁将接替最高领袖的猜测。卡内基研究员萨贾德普尔(Karim Sadjadpour)提及此举将引发“继任危机”,原本视为最有望继任的莱希计划已被打乱。

不过,伊朗问题专家沙巴尼(Mohammad Ali Shabani)称,莱希去世对伊朗外交政策影响有限,因伊朗外交由最高领袖主导。伊朗外交由最高国安委决策,最高领袖可否决。沙巴尼预计,伊朗在地区事务和盟友合作上将维持现状。核计划走向亦料大致不变。

莱希国葬于本周二(21日)在塔布里兹展开,并陆续在库姆、德黑兰及马什哈德举行。伊朗政府官员曼苏里(Mohsen Mansouri)称,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亦将主持马什哈德的葬礼。本周四(23日)上午,南呼罗珊省比尔詹德将举行莱希追思礼仪。

其后,遗柩将运抵马什哈德伊玛目礼萨圣地,由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主持祈祷。本周四晚,莱希将安葬于马什哈德。曼苏里(Mohsen Mansouri)宣布全国政府机构周三停工,又称游行省份的省长可宣布当日为公众假期。法新社称德黑兰居民收简讯敦促参加周三(22日)仪式。

伊朗宣布五天国丧,鼓励民众公开哀悼。德黑兰挂大幅称莱希为“服务殉道者(the martyr of service)”及“弱势仆人”。哈马斯领袖哈尼亚(Ismail Haniyeh)参加并哀悼,声称莱希形容十月攻击以色列为“犹太复国主义实体心中的地震”。伊朗准军事组织革命卫队高官亦到场吊念。

BBC指,当局警告不得示威干扰葬礼,网上亦禁止侮辱性言论。哈梅内伊(Ayatollah Khamenei)用阿拉伯语祈祷:“真主,我们只见他善。”代理总统穆赫贝尔(Mohammad Mokhber)在仪式中落泪。随后,众人扛起棺木高呼“美国灭亡”。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为周日(19日)直升机事故中丧生的总统伊布拉欣·莱希(Ebrahim Raisi)、外长侯赛因·阿米尔-阿卜杜拉希安(Hossein Amir-Abdollahian)及其他人主持葬礼。哈梅内伊在德黑兰大学主持祈祷,数千哀悼者周三参与首都送葬游行。

中伊关系料无大影响

5月20日,两则新闻引起中国内地关注——中华民国总统赖清德就职,以及伊朗总统莱希遇直升机事故身亡。微博上的处理有别——官方屏蔽有关赖清德的议题,但热搜却置顶习近平向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致唁电。显示中方主导舆论关注后者。

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习近平向穆赫贝尔致哀悼,称莱希为推动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贡献,是“中国人民失去的好友”。华东师范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范鸿达分析,伊朗总统更替不会影响中伊关系,因关系由国策主导,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拥重大决策权。

特拉维夫大学伊朗研究联盟中心主任利特瓦克(Meir Litvak)教授指,莱希去世短期内不会影响伊朗外交,保守派恐延续强硬路线。利特瓦克指莱希去世可引发权力斗争,但不会影响中伊合作,中国避冲突,伊朗也有意加强与中国合作。

尽管中东地缘错综,联合早报引述专家认为,即使领导层变动,伊朗基本外交路线不大可能转变,因为伊朗真正权力不掌握在总统莱希手中,而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故不会影响中国中东利益。中国部分网民担心事件引发更大动荡,但报道引述专家认为现时过于猜测,应待伊朗调查结果。

莱希和阿卜杜拉希扬推动伊朗与阿拉伯邻国关系正常化,在中国协助下与沙特实现关系正常化。

谁是莱希?

莱希于2021年当选伊朗总统,巩固保守派在伊斯兰共和国各部门的掌控。

莱希出身自马什哈德的一个宗教家庭,15岁便进入圣城齐姆学习。革命后,他加入司法系统,曾担任德黑兰的副检察官,并于1988年成为“死亡委员会”的四名成员之一,被指在大规模处决政治犯中担任重要角色。

2017年,莱希首次竞选总统,但以38%的得票率败给当时的总统鲁哈尼(Hassan Rouhani)。2019年,他获委任为司法部长,并当选为专家委员会(负责选举最高领袖)的副主席。

2021年,在保守派把持下的总统选举中,莱希以62%的压倒性优势当选,但投票率创下历史新低。上任后,他承诺改善经济并支持恢复伊朗与西方的核协议。

然而,在他任内一年多后,伊朗爆发规模空前的反政府示威,抗议人士要求结束教权统治。莱希下令镇压,造成数百人死伤。同时,伊朗与以色列的影子战争也有所升级。

就在遇难前,莱希刚刚宣布支持巴勒斯坦人,称“巴勒斯坦穆斯林世界的首要问题”。

消息来源